海外破局:搭架构、拓“蓝海”,友发集团开辟第二增长曲线
当国内钢铁管材行业步入存量竞争深水区,“走出去”已成头部企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必然选择。友发集团启动海外布局,以“搭架构、拓蓝海”为核心动作,不仅是对全球化战略的落地,更意在为企业千亿元目标开辟第二增长曲线,其战略远见与务实路径,值得行业关注。
海外布局的关键第一步,在于“谋定而后动”的架构搭建。友发并未盲目出海,而是先聚焦东南亚、中东、中亚等核心区域开展焊接钢管行业调研——这一选择极具针对性。东南亚正处于城镇化加速期,菲律宾、印尼等国的市政管网、保障房建设对焊接钢管需求旺盛;中东依托能源产业,油气输送管道与炼化项目配套管材缺口显著;中亚则借“一带一路”东风,基建项目密集落地,管材需求年增速保持10%以上。在此基础上,友发设立全资子公司天津友发国际管业有限公司,完成海外投资“顶层设计”,这一架构搭建绝非形式之举:子公司可作为海外业务“桥头堡”,规避单一贸易模式下的政策风险与文化壁垒,更能实现本地化运营——从市场对接、供应链管理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把控,为后续首个海外项目落地扫清障碍,体现出“稳扎稳打、步步为营”的务实思路。
若说架构搭建是“铺路”,那么开拓海外“蓝海”市场便是“开疆”。友发的海外拓展并非从零起步,此前通过国际贸易商向目标区域出口的经历,已为其积累了市场认知与客户基础——这是重要的“先发优势”。当海外产能落地后,这种优势将被进一步放大:相较于单纯出口,本地化生产能大幅降低远洋运输成本(焊接钢管体积大、重量高,海运成本占比可达15%-20%),同时缩短交货周期,快速响应客户个性化需求;更能规避部分国家的关税壁垒与贸易限制,在与日韩、东南亚本土管材企业的竞争中占据成本与效率优势。而从市场潜力看,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焊接钢管需求仍处于“蓝海”阶段,据行业数据,东南亚焊接钢管年需求量超800万吨,且仍以5%的速度增长,这为友发海外业务提供了广阔增长空间。
从行业视角看,友发的海外破局具有更深远意义。国内管材行业长期受“低价竞争”困扰,利润率持续承压,而海外“蓝海”市场不仅能带来增量订单,更能通过对接高端需求(如中东油气输送管、东南亚高端基建用管)提升产品附加值,反哺国内产业链升级。更关键的是,海外布局将推动友发从“国内龙头”向“全球管材服务商”转型,为千亿元目标注入核心动力——若首个海外项目顺利落地,预计未来3-5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有望突破15%,真正成为第二增长曲线。
在全球化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双重机遇下,友发集团以“搭架构”夯实基础,以“拓蓝海”抢占先机,其海外布局不仅是企业自身的战略突围,更为国内传统制造企业出海提供了“调研先行、架构支撑、需求导向”的可借鉴路径。